总结过去一年在××的学习生活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希望能对职场新人有所帮助。当然,由于目前自己也是处于新生活的起步阶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也不尽全面或者正确,因此只期望借以此文与新人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工作方面
1. 关于学习:
记得自己刚到公司的时候,有一种很强烈的学习冲动,感觉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到书店图书馆找到相关方面的大部头,想一心一意把它们啃下去,以为这些最基础的东西如果掌握了,以后面对各种各样问题也自然会得心应手。其实,如何定义这个最基本又是一个难题。结合一年以来的工作经验,现在看来当初许多以为的基本Theory,要么与工作相关性很小(这意味着用来看真正和工作相关性高的资料的时间少了),要么根本就没记住,在真正需要使用的时候,又开始重新学习一次,因此走了些不必要的弯路。信号完整性分析、高速数字设计是很好的设计入门书籍,高速数字设计的一些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它们都作出了很好的说明。这些方面的知识,以前在学校接触的很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这样的),而这些又是在HW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很多BUG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信号问题而引起的。除了这些,第一年要学习一些计算机硬件基础方面(介绍主板)的书很重要,这方面的书在图书馆或者书店有许多,借过来坚持每天看一点点,了解主板上各种部件的原理、结构和进化的过程,便于对工作有些前期的全局性认识;前几个月需要抓紧时间学习一些计算机硬件原理、信号完整性、高速电路设计、数字模拟电路及信号测量方面的知识,之后要多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理论结合实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而笔者在这一点过去做得并不好,所以现在感触很深。另外,基本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对应的学习资料,可以多转一转相关的论坛,如我爱研发网、电子工程专辑、电源网等等,百度文库上有很多好资料,只要注册一个百度账号就可以下载,比随便Google到的一些BBS上的资料,需要注册账号才能下载要方便得多,不妨试一试
2. 对工作的认识:
笔者在这里谈谈自己对HW工作的认识。HW设计工作是项黑盒设计,HWer充当着一个导演的角色,我们要求了解每一个器件的工作(输入输出)特性,熟悉典型的电路应用,IC对于电源、时序的要求。IC解决方案随供应商的演进而不断update的,因此要学会向供应商学习,学会读器件datasheet,迅速捕捉其中关键信息,关于这一点ftp上有一篇《硬件设计指导》,写得很好;
另外在这里转述最近在《计算机系统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中两个重要观点:其一为抽象之理念(notion of abstraction),当设计一个由各种门电路组成的逻辑电路时,千万不要深陷门电路的内部原理,因为这会大大拖延设计进度,应该将其中的每个门电路都看作是现成的、可靠的;而仅当电路不工作的时候,才去研究门电路的内部结构,也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抽象可以提高思考的效率,忽略抽象之下的细节,会让我们更有效率;HW设计既要不断提高抽象层次,又要注意细节的深入,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其二为软件与硬件的认识。在开始接触计算机的时候,应当抛弃软件与硬件的观点,软件与硬件知识计算机系统中两个组成部分的名称而已;对设计者来说,具体将计算机的某个功能划分给哪部分实现,以及它们之间如何协同工作,原则只有一个:让计算机工作更好。
晚上笔者送同学去北大医院看病,在医院忽然想到HWer与医生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医生(HWer)不必知道他开出的药物(IC、Topic Circuit)是如何开发出来,他只需要根据病人(BUG、New Product)实际情况,开出最适合最经济的药方(Cost Down,不过而今医院虚开高价药该另当别论),了解各个药方的功效(器件特性),如何搭配(搭电路)最为合理高效;有经验的医生(HWer)会很快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作出最准确的判断,迅速给出相应的对策。这些(doctor& HWer)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在不断的诊断(Debug)之后全面细致而深入的总结
3. 态度?习惯??:
从一年的工作实践来看,HW属于一种繁琐但要求细致的工作,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通过在工厂和公司两地的实践,笔者了解到工厂的作业是严格按照流程一步步执行的,在公司这边要尽可能将一切按照流程做好,让工厂的作业清晰可控。对于一些重要的文件,如BOM、ECN一定要反复检查OK后方可发行。画原理图,做Symbol、硬件查图一定要有考虑得细致全面,认真检查;
养成每天记笔记的习惯。每天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用小本子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会有很好的效果;另外,笔者在《时间管理》一书中学到一个方法,虽然只坚持了半月左右,但现在看来那段时间工作效率相当高的,至于为何没有坚持下来,笔者想来大约也是惰性使然,如果克服了惰性,那就真是“非常完美”!具体做法是每天开始的时候,列出自己一天要完成的事情,每天结束回顾自己一天做的事情,哪些做完了,哪些delay了,简单分析一下为何没有完成???很简单吧,可是有时候就是这些简单的事情我们都坚持不下来,可见习惯的力量多么强大。坏的习惯是多么可怕,好的习惯又是多么可爱!
二、生活方面
1. 深圳!深圳!
来深圳之前听师姐说深圳是一座文化沙漠,其实自中国迅速城市化以来,流行文化席卷神州每一个角落,不同的城市的建筑风格都大体相似,痴男怨女在KTV里唱着同样的歌,大街上、网吧里,是同样的渲染着奇怪发色的非主流、非非主流……算来深圳自改革开放也就30余年历史,要求其文化有多么深邃不免苛刻,退一步说,如果说深圳是“文化沙漠”的话,那么谁又是中国的“文化绿洲”呢?
确实,在深圳很少见到给老人让座位的现象,但这并不是因为深圳人没有学好五讲四美、八荣八耻,而是因为这里的老人实在太少了。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是由一群改革开放以来南下寻梦的夹杂着各地口音的青年人组成的城市,年轻人的激越跳动就是这座城市的脉搏。正因为节奏快,她又是一座好学的城市。在书城、图书馆笔者第一次见到如此集中而好学的人群,众多的人拿着书,找座位,伏案,细细地看,做笔记……图书馆是早上九点开门,往往8点半门口就排起长长的队伍,大门弗一打开,群人便挤将进去,迅速找到座位,坐下长舒一口气,打开背包,取出装满水的大杯子,一坐便是一天,中午啃一些背包里的前天晚上备好的面包。
市民中心的深圳市图书馆藏书很多,建筑相当华丽(出自某日本著名设计师之手,姓名待考),有许多座位,设备很先进,借书还书都是自助完成的,凭身份证交100块押金就可以借5本中文书,要借英文书的话需要再交200元押金,书可以借一个月,续借发个短信或者电话都可以,市区各地还分布了许多借还书网点,还书很方便;深圳图书馆在周末还会有一些公益讲座活动,前一阵子的读书月活动就请来了陈丹青、陈平原、杜维明等大师前来主讲;西丽大学城有一个深圳科技图书馆,藏书也相当丰富。
图书馆对面是深圳音乐厅,里面表演的音乐节目相当古典优雅,不过票价不菲;深圳书城中心城也在附近,里面图书种类齐全,不过书城的书都是按定价来的,笔者一般会在书城找到相中的书,回来上dangdang.com下单,不到2-3天书就可以直接送到公司,货到付款,既方便又实惠。市民中心附近就是莲花山公园,每个周末会有不少人人在那放风筝,公园绿化不错(深圳整体绿化都不错,由去工厂一路的山清水秀可见一斑),爬爬山也有利于身心健康。深圳可以爬的山有许多,南山、梧桐山等等,去看海的话有金沙湾(这个周末就要去的)、大小梅沙、西冲、杨梅坑等等
2. 同样的困惑
回首一年在深圳的工作生活,接触的圈子还是仅限于公司之内,与外部交流相当之少,这大约是许多职场人共同的困惑。多接触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对许多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如何突破这道藩篱,或许是我们同样的困惑。
-------------分割线---------------
应景之作。借以回顾2009.07-2010.08这段岁月
7 Responses to 365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