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人

这两天读完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感触颇深。吴念真是个有故事的人,而且也很会讲故事。大力这几天每天到家都已八点多,倒一盆洗脚水,几乎是一口气读下去,直到感觉盆里的水已经凉透。有人说,评判一部好电影的方法之一是边看电影边吃美食,如果电影的情节让你忽略食物的美味,那么这便是一部优秀的电影;通过类似的方法评判一本书:如果这本书让你泡脚时感到脚冷,让你在洗手间觉得膝盖发酸,那就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这些人,那些事》收录了吴念真一年来陆续在报纸专栏发表的文章,大多是作者个人的经历或身边朋友的故事。这些故事——如吴念真在作者自序中说的那样——是他常常念叨起,几十年不能相忘的。许多故事可以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文字间浓郁的乡土气息,朴素真挚的情感,连接着植入在每个人心灵深处的基因,借由作者笔墨的牵引,纯真美丽的情感如同潺潺溪水,滋润每一颗陌路人几近枯竭的心灵。

何以作者经历如此丰富的人生,遇到这么多精彩的故事?难道这些名人大家,之所以成就之大,是因为他们经历本来就比常人要多?掩卷沉思,大力得出的结论却是相反的:作者说的许多故事,之所以打动读者,是因为读者也有相似的体验,文字因唤醒读者某部分的记忆,而显得楚楚动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这些故事,感人至深,却因为懒惰而变得不值一提,渐已遗忘,当有一天有人将这段相似的经历写出来,我们才蓦然发现原来这些丢失的,正是我们最美好的东西。因此,并非他们经历多,所以感触多,而是因为他们感触多,而显得经历多。

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详述了关于旅行的一些重要命题。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任何身体上的旅行,最终都是要转化为心灵的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人得以从另外的角度审视原有的生活。如果以一双脱离俗常的眼光对待周遭的一切,那么可能每天都是一次奇妙的旅行(那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如油画以及文字作品,正是以这种角度——以发现本事意义,而非人为赋予它们的官能特征——描述它们的)。

康德曾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当感官不再麻木,我们开始以新的眼光考察周围一切,耐心地记录它,观察它们各自的特征,体会它们的逻辑和联系——就不可能不对造物的神奇产生惊叹,这种惊叹正是所有故事的来源,因此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有故事的人”。

 

----分割线----

 

每个周五下班后都感觉比较empty。今天跟小新说到这点,他开导我:不要这样啦,明天上午还要上班……

因此,心情无比之更加郁闷。这种休克疗法太有杀伤力!!!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Xiaomin

“Real generosity towards the future lies in giving all to the present.” ― Albert Camus

One Response to 有故事的人

  1. wangzhi0417 says:

    写的不错 何不投稿试试?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