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感觉相对迟钝的人,在许多事情发生过后甚至很久,我才可能会发觉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它们各自所呈现的意义。许多时候,我猛地回想起一件事,重温当时的情景,一次次地惋惜:如果当时我这样回答ta,那该多好啊!然而,事情是不能这么假设的,过去的永远过去了。假设,更多起着一种心理的安慰作用,我们只能生活在一种结果中。
来到上海刚三天,回望深圳,一切都已成故去,是越来越遥远的人和事了,以致晚上毛毛给我打电话,声音仿佛是隔着一层水,带着朦胧和距离感,虽然声音在物理上可能没有任何的差别。早晨莲花山帝王的舞蹈,201栋拥挤的电梯,市民广场夜间热闹的人群,和百草园夜晚温暖的灯光,一切都蒙上了一层灰。天依然是蓝色的,声音却模糊了,画面也都静止了。许多事情一旦被存放到回忆里,瞬时增添了美感,过去的缺点仿佛不那么重要,反倒有了一丝可爱。这几天,和同学漫步上海街头,见各种各样景致,偶尔我会有这样的感慨:这个,在深圳不是这样子的!
下午和W去上海图书馆办借书卡,虽说上图是一座具有60年历史的老图书馆,但在许多方面的设计不尽人性化,比如进馆必须存包,外借书库图书种类少,座位少,借书办证手续复杂;图书馆整体给人一种杂乱拥挤的感觉,不及深图的敞阔和大气。不过,在特定文献的种类和举办文化活动的号召力上,上图是远远领先于深图的,我注意到图书馆门前海报介绍最近讲座的主讲人有马原、周国平、易中天和王蒙。
上海的地铁四通八达,这三天和同学到任何地方都借助地铁,在这边生活七年的W告诉我,他到哪儿不坐地铁肯定会迷路的。地铁总是挤满了人,在换乘站如人民广场、上海火车站,站内时时刻刻塞满密密麻麻的人。2号线每1-2分钟一班,来来去去,如钟摆般输送你来我往的人。你去哪?你是谁?几米的《地下铁》,讲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故事吧!
饭间M跟我们讲了一段她公司的八卦:某酷似angelababy职业小三以奢侈的消费支撑起光鲜华丽的外形,穿梭于众款爷之间,在诸原配合力之下,小三身份终被拆穿,被迫辞职离开公司,删除所有微博,从此退隐江湖。据M所知公司内3名女小三同事的经历:一名成功篡位,扶正;一名被原配无情歼灭;一名为成为正房而努力奋斗中。在M讲述过程中,我几乎看到一群蚂蚁般的奋进者,搬着梯子勇敢地翻越城墙,有的人进城了,有的人被踢下了梯子,有的人正努力往上爬。进城之后也不是绝对的安全,因为后面还有越来越多的搬着梯子的奋斗者。
吃完饭几个大学同学一起路过看到淮海中路高楼大厦间十几万一平米的豪宅,名车店,名表店,消费不菲的酒吧,衣服店。路边有树和草,同样的黄浦江的风吹来,丝毫感受不到这片寸土寸金的热土所散发出来的尊贵气质。是啊,一件事,一个社会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孤立的,必然有它们滋生的土壤。如果深入到事物产生的具体环境中,一个再离奇的现象,可能也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这是一个拥挤,繁忙,让人眼花缭乱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用一样东西打开所有的大门,它们是活生生的,是可以用数字衡量的。
2012年7月13日,我背着书包,提着箱子,在上海南站大厅内望着来来往往的人:魔都,我来了——虽然,心还是有一点远。
百草园的灯光现在很不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