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从《南方周末》专栏开始便喜欢梁文道的文章,梁先生眼光犀利,文字简洁,评论一针见血,相比汪晖之流故意将简单的意思用拗口的专业词语表现出来,实在高明不知多少倍。好的文章就应该这样:读起来既通畅,又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引导他们思考事件背面容易被人忽略的部分。

最近读《常识》,几乎其中每一篇文章都会让人眼前一亮,然掩卷思忖,其文无非在一遍遍宣扬那些“常识”罢了——在这个常识稀缺时代。在序言中,作者写道:
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是总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除非他那作者的自我要大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志趣;江山不幸诗家幸。
何为“常识”?常识是个动态的概念,除了基本的善恶美丑,常识是与人的判断力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以别人的思考代替了自己的思考,那么“常识”一定无以复存。庆幸80后有了个“公民韩寒”,因其文章中常识,他成了本年度TIME年度人物候选人物,同时获选的还有其它诸多敏感词。而在官方口径中,韩寒获选的理由是《三重门》和赛车手…随即人民网调查:你认为韩寒能代表当代中国吗,选项A.完全不能B.部分不能C.说不清。事实常常这样,往往存在选项之外的答案,而可能那才是真正的答案——却不是命题者希望看到的。
Tagged .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Xiaomin

“Real generosity towards the future lies in giving all to the present.” ― Albert Camus

4 Responses to 常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